1969年的冬天,寒风凛冽,却也吹不灭我内心对未来的憧憬。那一年,我当上了村里的民办教师,父亲望着我,眼神中满是期待与严肃。他话语不多,却字字千钧:“要好好干,年轻哩勤奋一些,要不断进步。”父亲的这番话,如同一粒种子,深深埋进了我的心里。 后来,我离开家乡,踏上了去师范学校学习的路。离家的路途遥远,但父亲的嘱托却一直在我耳边回响。他写信给我,让我珍惜学习机会,要求进步。我反复体会父亲的话,似乎开悟了。在师范学校的某一天,我怀着激动而郑重的心情,向学生党支部交上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。我满心期待着能早日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,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。 毕业后,我被分配到了新的工作岗位。我认真地写下了人生第二份入党申请书,郑重地交了上去。两年后,我调入共青团县委工作,这里的工作繁忙而充实,县团委、县工会、县妇联共同组成了一个党支部。尽管工作环境变了,但我始终没有忘记父亲的教诲。我恭恭敬敬地写好了第三份入党申请书,交到了工青妇党支部书记、工会主席李增喜手里。 李书记接过申请书,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,他勉励我说:“欢迎你要求进步。”我心中有太多话想说,却一时语塞。李书记敏锐地察觉到了我的犹豫,他给我倒了一杯水,让我坐下慢慢说。看着李书记亲切平易近人的样子,我鼓足勇气说道:“这是我第三次写申请了。”李书记静静地听着,我却有些嗫嚅。他拿起桌上的申请书,语重心长地对我说:“你反复要求进步是肯定的,党组织的大门是敞开的,但党员的门槛又是有标尺的。家中有四两花,外边有八杆秤,写申请与入党是一回事儿,又不是一回事儿……” 老书记的这番话,如同一记重锤,敲在了我的心尖上。我恍然大悟,入党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,而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磨砺、不断进步。从那以后,我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,不管份内份外,团委的工作我从不耽误。同事们之间互帮互助,我很快融入了工青妇这个大家庭。 那时,机关干部经常参加各种劳动活动,修路筑坝、义务植树,我都冲在前面。年轻力壮的我,总是主动承担重活累活。县里组织到松坡湾打坝,一干就是四十天,我一天不隔,连拉四十天车运土筑坝。工会评选劳模材料需要帮忙,我义不容辞;妇代会召开任务紧急,抽调我过去,我也积极前往。团的工作更是我的主责,无论是下乡搞调研,还是上边开会培训,我都说走就走。 1978年,县里新通了屯东线油路,东藕村东五百多亩荒坡的造林任务交给了团委。我始终冲在一线,组织县级团员青年苦战半个月,最终胜利完成了任务。我的努力和付出,大家都看在眼里。 1980年6月,我终于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。那一刻,我激动无比,第一时间我赶回家告诉我父亲。父亲很高兴,反复叮嘱要好好干。 如今,父亲已经离开多年,但“好好干”的叮嘱仍在耳边。尽管退休在家,我仍在谋算干一些事。近几年,我先后为祖籍老村撰修了村志,为本县革命烈士丁文法在出生地官庄村办起了一个展览室,广受好评。我用自己的方式,继续为家乡、为社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。 入党不仅是一种荣誉,更是一份责任和使命。我将永远铭记入党的初心,继续在人生的道路上砥砺前行,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。 (作者系屯留区人大原副主任罗新令) |
友情链接: |
长治市老干部工作网-中共长治市委老干部局主办
电子邮箱:czlgbabc@163.com
晋ICP备17007214号
技术支持:中联科创
|